發布時間:2025-10-10 09:08:36 文章來源:總局網站 文章作者:超級管理員 瀏覽次數:{dede:field.click/}
9月20-22日,中國地質學會2025年學術年會在云南昆明舉行,本屆年會有來自中國地質調查局,中國地質學會理事單位、分支機構和省級地質學會,全國有關高等院校、科研院所、省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、地勘單位、行業企業等單位的近2500名代表參加。會議圍繞“科技創新賦能找礦新突破,支撐國家能源資源安全保障與服務生態文明建設,引領地質行業高質量發展”主題展開學術交流,共同探討新時代地質事業的發展方向。總局黨委副書記、局長王文軍,副局長潘樹仁受邀出席大會。
大會期間,總局承辦了“我國黑色金屬成礦規律及找礦預測”分會場,由總局、自然資源部找礦指導中心、中國地質調查局天津地質調查中心、中國地質調查局西安地質調查中心、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、東華理工大學、中國地質大學(北京)、中國地質大學(武漢)、中南大學、昆明理工大學共同召集。王文軍出席分會場并致辭,潘樹仁出席分會場并與楊光樹教授共同主持。
王文軍在致辭中表示,本次分會場聚焦鐵、錳、鉻礦的勘查進展與研究成果,通過成礦規律研究和技術創新,解決勘查開發中的重大科學問題和“卡脖子”技術難題,既是對我國黑色金屬地質研究的一次“集中復盤”,更是為破解資源保障難題、謀劃未來發展路徑的“關鍵對話”。他期待以此次交流為契機,與科研院校、企業匯聚智慧、深化合作、協同發力,共同推動我國黑色金屬礦產勘查開發向更深層次、更廣領域發展,為保障國家能源資源安全、服務高質量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。
分會場從我國黑色金屬“產業需求、產業政策、產業格局”角度,圍繞“黑色金屬資源潛力-勘查開發格局優化-推動增儲上產”進行學術交流,分會場共收錄9篇論文摘要。來自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所、中國地質調查局西安中心、中南大學、總局等單位的14位專家、學者、技術骨干圍繞鐵、錳、鉻礦新理論、新技術、新方法、新工藝、新裝備等進行交流研討,為豐富我國黑色金屬成礦理論體系、促進構建黑色金屬資源新發展格局建言獻策。
總局系統18位同志分別在10個分會場進行了高質量的現場報告,13位地質科技骨干分別在5個分會場投稿論文摘要。報告和論文涵蓋了地學發展戰略與政策前瞻、戰略性礦產成礦作用、黑色金屬找礦預測、金礦找礦預測、礦物學基礎等傳統優勢領域,并延伸至找礦技術裝備、AI大模型、城市地下空間、數字巖心、高光譜遙感等熱點領域,充分展現了總局地學領域科研能力的蓬勃活力,彰顯了總局地學領域行業影響力。
大會開幕式向“中國地質學會2024年地質科技重要進展和地質找礦重大成果”主要完成人代表頒發了證書,山東正元地質勘查院作為項目主要完成單位參與的“山東省齊河-禹城超深覆蓋區發現億噸級富鐵礦資源”項目受到表彰。大會閉幕式特邀報告環節由中國地質學會副秘書長、總局地質礦產部副總經理陳賀起主持,并作為頒獎嘉賓向優秀聯絡人頒發證書;一局胥燕輝、山東局柳森獲得優秀報告表彰,中南局李榮志、西北局晁文迪、研究院莫凌超獲得優秀論文摘要表彰。
期間,王文軍到昆明地質勘查院開展工作調研。
總局總地質師及有關部門負責人,有關單位主要負責人、分管地礦工作領導,地勘院技術人員、項目負責人60多人參加會議。